专业研发、生产高速贴片电子元件编带机SMD
SMD編帶機

聯係電話:

+86-(0)756-2636565

        

 

24小時直線:

(0)133 2286 7602

 

E-mail:

hst-zh@163.com      

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 >> First大事記 >> 行業動態
半導體芯片的發展趨勢與IC全自動編帶機
2014/6/9

編者按:半導體芯片產業是對信息安全、國民經濟極其重要的戰略性產業。記者近日調研發現,與國內市場的龐大需求相比,國產半導體芯片體量仍然較小,我國大部分芯片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信息安全存巨大隱患。而且半導體產業麵臨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無力、人才匱乏、融資瓶頸等問題。《經濟參考報(微博)》今日推出關注信息安全上、下篇,以紓解國產信息產業發展之困,探究保衛國家信息安全之策。

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目前廣泛應用於電腦、手機以及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和軍事設備上,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命脈。然而,我國大部分芯片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業內人士擔心,外國壟斷芯片不僅直接阻礙我國工業發展,而且芯片製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麵板程序植入木馬來竊取機密數據以及公共信息,威脅國家安全,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芯片成第一大進口商品信息產業發展緩慢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隻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製,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彙,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而且,受製於人的技術設備直接製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芯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髒”,普遍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幾乎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但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製,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彙,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而且,受製於人的技術設備直接製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研究數據表明,芯片產業一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信息產業10美元的產值和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 D P)。世界各國紛紛將芯片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來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領先,韓國、新加坡和我國台灣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飛速發展。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爭奪中國芯片市場,或將使中國芯片麵臨“滅頂之災”。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說,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隻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一個長期無‘芯’的國家,隻能被動地選擇全球產業鏈的下層位置。”李平說,國內企業製造的芯片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無法降下來。正是由於芯片生產、設計能力的缺失,導致遍布國內的芯片設備普遍長著一顆“外國芯”。未來中國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體係,失去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產業安全也將沒有保障。

我國芯片產業一直發展緩慢,尤其在C PU方麵幾乎一片空白,這意味著我國電子產品,包括計算機、家電、手機等在內的製造處於國外的控製之下,很難再打破業已形成的壟斷,國內工業一旦用上“外國芯”將會形成長期依賴,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方麵繼續落後。

基礎設施可被植入病毒公眾信息安全備受威脅

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廣泛使用外國芯片。專家指出,國外芯片製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麵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馬來竊取商業數據或機密,也可以通過病毒、惡意軟件來操控控製係統,引發安全事故。

在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力、汙水處理、製藥、化工、礦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芯片也無處不在。但在這方麵,我國使用的芯片也大多被國外芯片壟斷,再加上國內缺少相關技術對設備進行監控、管理,容易引發諸多安全隱患。

“關鍵控製數據有可能被篡改或喪失,造成環境災難,人員傷亡,甚至危及公眾生活及國家安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教授繆向水說,國外芯片製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麵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馬來竊取商業數據或機密,也可以通過病毒、惡意軟件來操控工廠控製係統,導致工廠停工,發生安全事故等。

最讓公眾印象深刻的是,全國大部分軟件使用微軟係統,隨時可能遭受微軟的係統漏洞危害或控製。半導體教父倪光南院士表示,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用國外的核心技術架構起來的信息化平台,相當於沙漠上建房子,人家一撤走,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中國的很多係統都要垮掉,都要重來。“在整個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上,看起來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掌握核心係統的公司,能夠掌握用戶所有數據;當他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調用你的數據。”

今年1月21日,我國通用頂級根域名服務器解析出現異常,影響到國內叁分之二網站運行。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一係列網絡和信息安全事件,國防科技大學原政委徐一天指出,目前我國信息網絡係統中使用的大部分是國外產品。“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上受製於人,是嚴重的安全隱患。”

另一方麵,政務、金融等金融以及民政、公安等領域也都廣泛使用芯片,也留下巨大安全隱患。IC卡目前已經在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麵有廣泛的應用,如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公交一卡通等。李平指出,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建立在進口芯片產品上,自主研發安全芯片才能給我國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進口芯片或留有“後門”國防安全不容忽視

我國的芯片進口往往“不設防”,不設置任何門檻,甚至允許國外公司直銷,給國防安全留下重大隱患。外國可以對銷往全球的信息產品進行監控,甚至在大規模芯片等關鍵部件內安裝“插件”留“後門”,通過特殊手段啟動,發回芯片所處理的各種數據,以控製芯片執行特定任務。

由於芯片與國家利益聯係緊密,許多國家很早就有意識地采取措施來壟斷芯片產業,對出口進行嚴格控製,阻止外國國防事業發展。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告訴記者,對於中國從外國進口芯片,需要層層審批,有數額限製和附加額外條款,比如不準芯片用於製造軍品,隻能製造民品等。一些國家甚至更苛刻,隻賣設備整機,不賣芯片。

相比之下,我國的芯片進口則是“不設防”,不設置任何門檻,甚至允許國外公司直銷,直接掌握每台機器的信息,給國防安全留下重大隱患。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武漢)主任鄒雪城介紹說,美國主要通過N SA (國家安全局)對信息產業實行嚴格的控製,其任務就是對銷往全球的信息產品進行監控,甚至在大規模芯片等關鍵部件內安裝“插件”,通過特殊手段啟動,發回芯片所處理的各種數據,以控製芯片執行特定任務。

2003年,美國俄亥俄州核電廠控製網絡的一台計算機芯片被“SQ L Server蠕蟲”感染,其安全監控係統停機近5個小時;2008年,在美國國家安全局一台發電機控製係統芯片受到攻擊後被物理損壞。2010年7月,德國專家發現世界上首個專門針對工業控製係統芯片的破壞性病毒,伊朗、印度尼西亞、印度和美國等國均遭到攻擊。

類似的國防安全威脅在我國也同樣存在。中科院“百人計劃”、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吳南健說,從軍用角度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國防安全問題。如果芯片被植入“後門”,任何國家一旦與供貨商美國打起來,美國可以通過芯片係統破壞該國國防安全。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鄒雪城說,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出現,國家信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主流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是高通博通等芯片廠商提供,留下很大的安全隱患。“最讓人擔心的是,在今天的技術條件下,將一塊芯片中可能安放的所有‘後門’都排除掉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國信息網絡產品,尤其是桌麵操作係統,與國外產品相比市場競爭力不足。國家應從政策層麵加大國產操作係統的開發、推廣力度。”徐一天建議,對要害部門、關鍵性行業,應明確立法要求全係統使用國產軟硬件。同時,抓住智能終端和移動通信發展帶來的機遇,掌握移動互聯網時代領先的操作係統和芯片核心技術,實現從追隨到領先的整體突破。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劉國政、李芮、周菁華、扶慶、郭宇靖、葉鋒、徐海波采寫

(經濟參考報)


[ 返回 ]
 
 
 
2007-2025 @ 國力高科-華思特 版權所有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西路856號華達工業區7棟  聯係電話:  傳真號碼:★华思特★★编带机,全自动编带机|★★